王某,女,成都的白领,新婚不久。由于生活压力太大,她与先生商量,决定过段时间再考虑生孩子的问题。咨询过妇产科医生后,她选择口服避孕药物来避孕。
服用避孕药物一段时间后,某一天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左侧肢体不听使唤,活动不利,开始以为是由于晚上睡觉时,不小心压迫左侧肢体引起的。但吃过早饭后,症状不但没有缓解,反而进一步加重。她先生急忙带她至医院就诊。
经过查体及头颅 CT 扫描,她患上了脑梗死。今年才 25 岁的她无法理解,自己这么年轻就患上了脑血管疾病。经过详细的询问,医生在排除了脑部血管畸形及家族史后,考虑与她一直口服避孕药物有关。
与王某在同一病房住院的还有一位 40 多岁的孙女士,也是位脑梗死患者。孙某有高血压病史,平素身体健康。在服用降压药物后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,行走不稳。家人把她送到医院做头颅核磁共振后,医生告诉孙某患的是分水岭脑梗死。这是因为她服用降压药物后,使血压降的太低,引起的脑缺血, 时间太长得不到改善就会引起脑梗死。
医生表示:王某和孙某的病例都很特别,两者都很年轻。通常我们普遍认为,脑血管病是老年性疾病,与年轻人关系并不大,正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当才使他们患上了脑血管疾病。每一种药物都是一把利剑,有它治病的一面,也有引起人体不适的副作用。药物引起的脑血管病是用药不当直接引起或者诱发的脑部血管疾病。
哪些药物容易引发脑梗死?
1、抗凝药和溶栓药
在临床治疗过程中,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的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或者抗凝剂及溶栓剂,比如肝素、华法林、双香豆素、尿激酶、链激酶及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等。出血是这类药物的常见并发症,能导致全身多系统出血,发生率达 7% ~ 8%。可直接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,也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发生的梗死区继发性出血。尽管颅内出血仅占 0.4% ~ 1.6%,但其预后差,是抗凝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症。这一类药物主要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过度延长或血栓的溶解,引起毛细血管破裂,导致脑出血。除此以外,我们也可见抗凝剂引起脑栓塞的病例。
2、降压、扩血管药物
主要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,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质就是脑组织血流的减少,而脑组织血流量的正常供应是依靠血液来维持的。而降压药的诸多副作用中,常见的就是低血压了。若服用药效作用医生强的降压药物,或短时间内服用大剂量降压药,可使血压大幅度下降或血压过低,从而影响脑组织血液供应,进而导致脑部血流减缓,血液黏度增加,促使脑血栓形成,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。
硝酸酯类扩血管药是老的抗心绞痛药,有时能引起急性脑血管病。有报道心绞痛患者服后发生了分水岭脑梗死,也有报道硝酸甘油贴片治疗时促发了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死亡。
3、降糖药
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过量引起急性低血糖,如持续时间太长或程度严重可引起广泛性脑功能障碍,出现局限性神经功能损害。
4、止血药
在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中,会使用到止血药物。止血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加速血液在伤口处凝固,形成血栓,使血液不再从血管流出。如果止血药,如氨甲苯酸(止血芳酸)、酚磺乙胺等,应用剂量过大,可使血液的凝血系统过度激活,增加血液的凝固性,导致血流缓慢,从而促进血栓形成,有可能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。尤其是在中老年患者中,多伴有动脉硬化、血脂异常,更容易导致血液黏度的增加,从而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。
5、避孕药
研究发现,口服避孕药物可以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 统计显示,每 10 万服药女性中,约有 10 人因脑血栓形成而入院,约 0.5 人死于血栓性脑卒中。这是由于某些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可以引起血粘度增加,血流缓慢,造成凝血功能异常,增加血液凝固性,从而形成血栓。据报道,口服避孕药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约 5 ~ 8 倍。所以,对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,或有脑血栓形成倾向的人群,应避免或停用避孕药物。
6、心脏病用药
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,如果服用的剂量过大,或者静脉输液治疗时输液速度过快,可导致心动过缓,心脏传导阻滞,可能会使血压下降,促使脑血栓形成,进而可能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。
7、利尿剂
很多老年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,一般应用呋塞米、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,以便于消除水肿。但是如果长期大剂量服用利尿剂,在利尿的同时,会导致水分丢失过多,血液浓缩,血黏度增加,从而可能导致脑血栓形成。
因此,药物治疗应遵循由小剂量开始、逐渐加量的原则,切忌快速调整药物剂量或骤然停药,以防服用药物导致的脑血管疾病。若存在高龄、体弱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动脉硬化、心脏病、血流高凝状态、肥胖、血流动力学异常或血液流变学异常时,容易诱发脑血管病,用药更应谨慎。
电话咨询
028-687607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