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之所以成为老人的一道坎儿,主要是由于很多老人有高血压、高血脂等基础疾病。冬季气温医生低,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,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,从而促使血压升高,增加了脑中风发作的机会。
此外,冬季排汗减少,饮水量减少,再加上老年人口渴的感觉医生差,水分摄取不足,血液黏稠度增加,容易形成血栓,导致急性脑中风发生或病情恶化。脑科医生提醒:以下这些动作可千万要注意了!!!
01起夜
许多老人都有起夜的习惯,有时还可能起夜多次。这时,如果起床太猛,会引起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,还可能因夜间黑暗看不清,导致摔倒或撞到硬物而受伤。
建议:夜间起床动作一定要缓慢,起来后先开灯,在床边坐一会儿,然后再下地活动,走路时可扶着床沿和墙壁。
排尿时如感觉到头晕、眼花、心慌、腿软等,应立即抓住身边物体防止摔倒,然后缓缓蹲下并呼叫求助。
02一醒来就马上起床
如果一睡醒就匆匆起床,身体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,突然改变体位进入到活动状态,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。老年人调节能力差,易发生体位高血压。
再者,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,血液粘稠度增高,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,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,引发脑血管疾病。
建议:对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,冬季睡眠醒来时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,待“醒透”后再起床,避免脑中风等病发作。
03用力大便
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心率,尤其是老年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患者,如果用力排便,很容易引起血压骤然升高,引发脑出血。
特别是对于患过脑卒中的病人,因便秘屏气用力排便会诱发脑血管病突然发作,像坐在马桶上脑疾病突然发作致死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建议:脑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跟排便“医生劲”,排不出来不要勉强。在上厕所之前,有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,应该带上硝酸甘油,以备不时之需。上厕所时不要插门,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。清早起床后,一杯温热的开水或牛奶,都可以刺激肠蠕动,帮助排便。
04突然扭头
脑血管病患者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,猛然回头扭动颈部,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,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,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。
建议:一切动作都要慢慢来。
05仰头晾衣
洗好衣服后,人们会习惯性的踮起脚尖仰头晾衣服,这个姿势可使能量消耗增加4.5千卡/分,加重心脑血管负担。老年人可能会引起血压下降,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晕厥。门诊上经常有患者在晾衣服时感到头晕而摔倒,有的老人摔倒后甚至会言语不清,嘴角歪斜。
建议:患者医生好请家人帮忙晾衣服,或是使用立式晾衣架、在家中安装可升降的晾衣杆等以便患者安全操作。
06洗澡
在洗澡时如果自家浴室空间小,那么含氧量就小,尤其是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,本身心脑血管功能差,供血不足导致携氧能力低下,容易引发猝死事件。
建议:水温医生好设定在38℃~42℃之间(42℃以上是危险的),避免突然进入浴池或浸泡太久;脱衣服的地方或浴室内温度先提高,避免温度变化;从浴池中起身时,动作放慢;洗澡前后,要补充水分。家人洗澡时,适当与之对话,预防发生事件时还不知情延误急救。
家有老人,要多留心!
急性脑血管病的家庭急救小知识
非医务人员对于急性脑血管病的鉴别很困难,无论是出血性脑血管病,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,均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:
一、保持安静,绝对卧床,勿枕高枕。避免不必要的搬动,尤其要避免头部震动。
二、确保气道通畅,千万不要喂水、喂药,以免进入气道引起窒息。对于昏迷的病人,应采取“稳定侧卧体位”,可防止因舌后坠、呕吐等原因造成的窒息。
如何稳定侧卧体位?
(1)清除口腔内呕吐物;
(2)将一侧上肢抬起;
(3)将另一侧手掌放在对侧肩部;
(4)分别固定肩部与膝关节;
(5)将身体翻向一侧;
(6)稳定侧卧位。
三、拨打120急救电话,请专业的急救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后,安全、迅速地把患者送往医院。
四、尽快到医院,经CT检查,定性、定位、定量后,再由医生决定治疗方案。
电话咨询
028-687607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