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小寒,一个“小”字,似乎将隆冬的寒气化解了许多,但其实,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已经到来。小寒时节,心脑血管、呼吸系统疾病最为常见,除此以外,“三高”人群的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水平在此寒冷季节容易变化,需要加强自我监测,防止疾病加重。
一防 血压波动
气温下降,季节变化,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,高血压患者在严寒季节需要加强对血压的自我监测,如有头晕、头痛症状,或者血压较平时水平升高的情况,需及时到医院就诊,调整降压药,稳定血压水平。
二防 血糖变化
天气寒冷,户外活动减少,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饮食增加及运动量减少,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,因此一方面要保持活动量,可适当增加室内活动,同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,控制血糖。
三防 血脂异常
冬令时节是进补的好时机,然而食补过度如进食过多牛羊肉、动物内脏,血脂代谢异常的人群可能出现血脂进一步升高。因此,血脂异常人群仍需注意饮食有节,不宜过度进补。
壹
小寒起居养生
小寒节气的起居养生,在着装方面尤为注意:保暖为主,尤其注意头部、颈部、手脚等部位的保暖。
01头部保暖 帽子不可少
寒冷的天气里,头部暴露会受寒冷刺激,导致血管收缩,肌肉紧张,引起头痛、鼻炎、牙痛、三叉神经痛、伤风感冒、失眠等不良症状,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。因此,老年人出门一定要戴保暖性能良好的帽子,做好头部保暖。
02颈部保暖 围巾不可少
颈部是人体的要塞,上承头颅,下接躯干,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的部位,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,更是脑血管的必经之路。如果受寒,不仅会引起肌肉酸痛、落枕,还会使原有的颈椎病加重,甚至使脑部疾病复发。
因此,寒冬外出一定要戴好围巾,可防范颈部血管因受寒风侵袭而收缩,对高血压病、脑血管病等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。
03手部保暖 手套不可少
在寒冷的天气,身体流向手部的血液减少,戴手套是最温暖双手的方法。尤其是中老年人,一定要做好手部保暖,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。
另外,很多人认为衣服越厚越暖和,其实不然,因为衣服的保暖性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,衣服太厚且紧贴身体,空气层厚度为零,反而保暖性降低。因此着衣应选分量轻、膨松、保暖性强的羊毛、丝棉、羽绒等制品。
贰
学会慢养生
小寒养生除了注重保暖,还可通过慢养生达到减少消耗、保护阳气、延缓衰老的目的。
01起床慢一点
冬季起床快,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建议老年人群起床时分以下几步进行:人在躺着的时候血液循环会变得缓慢,粘稠度相对较高,睡醒后不要急于坐起,不妨赖床几分钟,让身体适应从睡眠到苏醒的过程。然后靠在床头坐上三五分钟,伸伸懒腰,使血液慢慢流动,给心脏适应的过程。最后,双腿下垂,在床沿坐一两分钟,再慢慢下床。
02吃饭慢一点
趁热大口吃饭,也是有可能伤到胃的。刚从外面回来,不要马上吃饭,可以先喝点热水,过10~25分钟后再进餐。进餐也要放慢速度,每顿饭的进餐时间最好在25分钟以上,以保证咀嚼时间,老年人一口饭嚼20次以上,更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03运动慢一点
冬季运动,热身不充分,很可能因为温度低,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,有时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受气温影响,人体肌肉收缩性差,运动前的热身可由其他季节的5分钟左右延长到10~15分钟。同时,建议老年人群最好在9点以后,太阳出来,气温相对较高的时候运动。
04排便慢一点
冬季血管收缩,有脑血管病变或高血压的患者,用力排便时会有脑卒中的风险。蹲位排便相对于坐位排便所用腹压更大,危险性也相对更大,建议老年人尽量选择坐便方式。当然,排便结束后,站起来也要尽量慢一些。
05脾气慢一点
冬季养生重在“藏”,精神活动也要尽量保持安静,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,同时也要注意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。多晒太阳、加强体育运动,避免出现紧张、激动、焦虑、抑郁等情绪状态。此外,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,富含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的豆类、乳类等,也有助于补肾益气,保持愉快的心情。
叁
谨记脑血管症状
脑血管病具有危、重、急的特点,尤其在冬季更要做好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,牢记常见病发症状,做到早发现、早检测、早治疗,具体如下:
01肢体麻木
突然出现肢体(伴或不伴面部)麻木或者乏力、笨拙,特别是出现在身体的一侧,并站立不稳,很快缓解后又发作就要当心。
02言语不清
突然言语不清或者言语理解困难,但持续时间短,不超过24小时,应引起重视。
03视力障碍
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,或者视物模糊,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自行恢复,这是脑血管疾病的又一信号。
04头晕头痛
突然眩晕,突然失去平衡,突然没有原因的剧烈头痛、呕吐,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,要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。
电话咨询
028-68760707